【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岐黄薪火,相约同行”团队“三下乡”,奔赴阜阳市临泉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一场温情满满的中医特色义诊活动。
据了解,该团队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针刺、艾灸、刮痧等传统中医外治疗法,为这群特殊的孩子及其家庭送去关爱与专业的健康指导,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充分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临泉县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三百余名,其中以智力障碍儿童居多,聋哑儿童也占有一定比例。据校方介绍,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在校生数量为一百名左右。这些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务工,日常照料主要依靠年迈的祖辈。特殊的成长环境以及有限的医疗资源,让他们及其家庭在健康管理和疾病干预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义诊现场,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令人动容。一位天生聋哑的小姑娘,在老师的手语辅助下体验艾灸治疗。当志愿者轻声询问“酸不酸?胀不胀?”时,她虽无法用言语表达,却将食指轻轻放在鼻侧,微微耸了耸鼻子,老师瞬间领会:“是酸的感觉。”小女孩听到后也露出腼腆的笑容。这无声却真挚的交流,传递着信任与希望。像她这样渴望沟通、需要关爱的孩子,在这所校园里还有很多很多。

图为带队老师高兵副教授为特殊儿童治疗疳积
活动中,义诊团队不仅关注孩子们当下的身体不适,更着眼于长期的健康促进。一位17岁的男孩,同时患有智力障碍和严重的脊柱侧弯,身形瘦弱。陪同前来的母亲焦急地求助:“医生,我儿子吃饭不好,个子这么高只有几十斤,麻烦您给灸一灸,让他能多吃点饭。”团队成员仔细询问情况后,为其艾灸足三里,并耐心地向母亲讲解日常保健穴位与按摩方法,期望能帮助改善孩子的脾胃功能。
“这次义诊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许多孩子的现状,源于未能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健康指导。”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感慨地说。义诊的意义,不仅在于缓解一时的手脚冰凉、食欲不振或局部疼痛,更在于“授人以渔”——从专业角度为家长和孩子指明今后健康管理的努力方向,帮助他们识别可能被忽视的潜在健康风险或继发疾病。
这些特殊的孩子,内心始终保持着纯真与善良。他们对中医治疗充满好奇,会安静地围成一圈,专注地看着艾条点燃、针具消毒;他们也能敏锐地感知到他人的辛劳,看到团队成员长时间蹲着操作,会悄悄地把板凳移到他们身边。这份无声却细腻的体贴,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志愿者。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为特殊儿童刮痧
此次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三下乡”义诊活动,不仅为临泉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送去了专业的中医服务和温暖的关怀,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它让青年学子们深刻体会到基层特殊群体的健康需求,增强了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也为促进特殊儿童健康福祉、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的普及贡献了青春力量。(记者 赵中坤 通讯员 周承瑜 谢俊 陈乐)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