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有这样一位残疾人工作者,他不仅自己战胜了残疾带来的不便,更帮助上万名残疾人实现了驾驶梦想,握紧方向盘,驶向自立人生,今天的《爽爽贵阳·大爱筑城》专栏,让我们走近贵州省肢残人协会秘书长、中铁二局残疾人驾驶培训部负责人徐晓华。
在位于清镇市的中铁二局残疾人驾驶培训基地,几名学员正在教练指导下进行科目二训练,而这个培训基地的负责人,正是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的残疾人——徐晓华。
1970年,徐晓华出生于贵阳市修文县的偏远山村,两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落下肢体三级残疾,初中毕业后,为改变命运,他只身来到贵阳闯荡,卖煤、开三轮车、经营网吧……每一段经历都写满艰辛,却也将他锻造得愈发坚韧。

“小时候家里穷,是邻里帮衬着过日子;后来闯荡,也总有人伸手拉我一把,现在我有能力了便下定决心,能帮一把,就绝不袖手旁观。”徐晓华说。

2010年,国家放宽残疾人驾驶政策的消息传来,徐晓华敏锐地意识到:“会开车,残疾人就能自己出门找工作、看世界,这是多大的底气啊!”他立刻参与创办中铁二局驾校残疾人驾驶培训部,要让更多同伴握住这把“尊严钥匙”。而在面对学员身体条件各异、教学难度高的难题时,他带领团队创新教学,用耐心与专业,助力学员突破障碍,十五年来,帮助了一万多名残疾人成功考取驾照,实现独立出行,更难得的是,培训部至今始终保持“零事故、零投诉”的纪录。

培训部教练陈红武说:“徐校长对学员是很关心的,对我们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常说,教残疾人开车,光有爱心不够,还得有绣花的耐心,不仅教他们学会开车,还要让他们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如今,作为贵州省肢残人协会秘书长的徐晓华,将助残事业拓展得更广,组织多场残疾人文艺汇演与公益活动,面对困难学员,他常自掏腰包帮扶,直言“不能让残疾朋友寒心”,从籍籍无名的残疾青年到荣获全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称号,徐晓华的人生轨迹,写满了“自尊、自强、自信、自立”,面对镜头,他说:“我不过是把别人给我的温暖,传递下去。”
如今,他仍在规划着更远的路:“接下来,要把我们的教学经验推广出去,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我将与志同道合的残疾人朋友一起,通过肢残协会这个平台,汇集爱心人士和助残企业,整合各方面资源,把扶残助残的工作做得更好,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们都得到关心和帮助,为残疾人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记者:王宏尹 刘权锐
编辑:程怡然
责编:杨倩倩
审核:王 营
终审:谢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