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提出,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五大功能组团之一就是推动大良云鹭片区打造具身智能组团;方案还提出重点突破具身智能技术等重点任务。
2025年5月7日,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活动在顺德南方智谷顺科置业大厦举办。活动中,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正式落户顺德。
据记者了解,创新中心的落户将大力推动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与集聚发展,助力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中科紫东太初计划投资2亿元购置设备,在顺德组建华南首个多模态大模型的全品类机器人训练场,为技术研发和应用测试提供有力支持。

加速具身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机器人向多元场景延伸
方案发布仅十天左右,顺德具身智能领域就传来重要进展,这不是偶然。据南都记者了解,今年3月《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一经发布,顺德区就召开了一次企业座谈会,对政策进行宣贯并对企业需求进行“摸底”。
佛山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落户的背后,正是具身智能“最强大脑”与顺德的产业基础、丰富的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双向赋能。
中科紫东太初董事长王金桥表示,此次合作对于佛山市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展示了中科紫东太初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发展愿景,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创辉煌。
“顺德作为佛山的经济强区,拥有全国首个机器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雄厚制造业基础与数字化转型优势,已形成完整智能生态。”顺德区区委常委李健荣表示,此次携手中科院启动创新平台,将锚定技术制高点、激活场景价值、构建开放生态圈,加速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发展,加速具身智能与本地产业优势深度融合,尤其聚焦顺德近4000亿装备制造、超4000亿家电两大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推动机器人从工业自动化向城市服务、智能家居等多元场景延伸,推动顺德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向新高度,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
佛山市工信局局长宋树龙表示,此次创新中心的成立,是佛山市落实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将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政府也将持续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助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佛山在该领域的竞争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建设智能机器人训练场
为产业提供“AI驱动型”赋能引擎
在佛山市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合作签约仪式上,中科紫东太初、佛山市工信局以及顺德区人民政府三方代表上台签约。三方将围绕核心技术研发、产业生态构建、人才培养引进等关键环节,全方位、深层次地深度协作。

随后,中科紫东太初和广东联通代表上台签署双方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深度共享,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

签约仪式结束后,“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中科紫东太初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中心派驻人员主要来自紫东太初团队,由人工智能、控制科学、计算机视觉、认知智能、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专家、技术团队组成,其中核心研发骨干均来自中科院体系。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购置设备,将聚焦“软件平台、硬件设施、场地人员”三大核心要素,构建覆盖“研发-训练-验证-应用”的全链条基础设施体系。
据介绍,创新中心计划建设紫东太初佛山智能机器人训练场项目,推动佛山市优势产业智能升级,机器人训练场将为本地家电、陶瓷、装备制造、金属加工、家居等传统支柱产业提供“AI驱动型”的赋能引擎。
后续,还将以中科院自动化所技术力量为主,组建一支50人的专业团队,深入服务佛山乃至大湾区的机器人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高端人才动力。
现场,AI数字人对《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进行了解读。活动还为“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发起倡议。最后,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库卡机器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美云智数等21家顺德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代表共同上台,宣告“顺德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平台”正式启用。
本次活动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指导,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顺德区人民政府、中科紫东太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佛山市顺德区经济促进局、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办事处、紫东太初(佛山)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承办。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