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一线观察:“毒打”营销何以伤及自身

2025-09-11 17:35:00 0

近日,桃李面包一则宣传“桃李蛋月烧”月饼的电梯广告引发广泛争议。这则广告以“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生活的毒打”为文案,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面对舆论压力,桃李面包官方微博于9月5日发文致歉。

这次事件触碰了当代社会的多重敏感神经。

首先是将食品口味偏好与人生阅历强行关联的逻辑谬误。五仁月饼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其口味争议本是正常的消费偏好差异,品牌方却用是否经历“生活毒打”来解释这种差异,不仅缺乏说服力,更暗含“年轻人不懂生活”的傲慢预设。这种说教姿态与当下年轻人反爹味的话语体系产生剧烈冲突。

其次是挪用社会情绪的边界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生活的毒打”已成为年轻人自嘲的常用语,品牌方将其商业化挪用,难免被解读为对现实困境的轻佻消费。这种价值观错位正是引发舆论反弹的关键所在。

事件背后还隐藏着企业发展的深层危机。据媒体报道,桃李面包近期经营状况不理想。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已连续4年下滑,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两位数下跌。在业绩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企业选择争议性营销试图破圈,反映的恰是转型焦虑下的战略迷失。

值得注意的是,桃李面包并非个案,卫龙辣条的包装争议、椰树集团的擦边球广告等事件都表明,当传统企业面临增长瓶颈时,往往容易陷入“饮鸩止渴”式的营销陷阱,用短期热度替代长期品牌建设。

这场由月饼广告引发的风波,最终考验的是企业面对时代变革的认知能力和转型智慧。桃李面包若想真正破局,需要超越表面的危机公关,进行系统性改革。在组织层面,应设立跨年龄段的创意评估小组,引入外部文化顾问,建立价值观审核的双重过滤机制。在产品层面,可将此次争议转化为品质升级契机,比如推出新五仁配方用户测评活动,让消费者直接参与产品改良。在品牌建设上,需重构“陪伴者”而非“教育者”的定位,通过UGC内容与用户共创品牌故事。只有如此,这场“毒打”才算没有白挨。

这次事件对企业营销转型提出了警示:年轻化转型的核心在于思维革新而非形式模仿,需要建立持续的代际观念追踪系统,而非碎片化地抓取网络热梗。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任何试图定义正确生活方式的尝试都风险巨大。消费者已从产品使用者转变为品牌共建者,企业唯有保持谦卑,真正尊重不同群体的情感诉求,学会以平等姿态与消费者对话,才能在保住传统底蕴的同时赢得新的市场空间。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