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2025-08-14 15:44:00 0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日前,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这两项贴息政策惠及哪些人群?将发挥何种效用?在8月1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消费贷款领域“国补”惠及广大群众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这两项贴息政策,有人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是非常形象的。两项贴息政策在支持领域上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需要,工作流程力求简洁高效,以突出人民性和普惠性。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廖岷介绍,这项政策的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

关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廖岷称,政策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指出,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扩内需、惠民生、促就业。本次发布的两项贴息政策,将支持和引导相关服务业领域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模式和场景,以更优质、多元的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同时,政策支持的行业都是就业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领域,政策实施将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发挥就业的带动作用。

“两项贴息政策分别从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将财政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廖岷说,这两项政策到期后,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精准”补贴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介绍,居民从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只要是在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实实在在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

对于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而言,从今年3月16日到年底的时间里,只要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收到了贷款资金,都可以享受最长1年的贴息,贷款期限不足1年的,按照实际期限进行贴息。

廖岷表示,此次补贴方式更精准,支持消费的力度更大。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打破了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的惯例,精准地支持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真正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则精准用于改善相关主体经营状况,在操作上,贷款经办机构按期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应该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不增加任何额外的操作环节。

“与以往直接财政补贴相比,两项贴息政策的特点是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来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消费领域,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廖岷说,“做个简单的测算,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块钱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

多部门形成合力抓好政策落实

政策出台后,如何抓好落实、让相关消费群体和经营主体得到实惠尤为关键。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贷款经办机构做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实施工作,在信贷管理方面,合理设置消费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完善贷款合同条款,严格借款人授信评审和贷后管理要求;在贷款用途方面,要求贷款经办机构健全信息系统,对贷款账户符合条件的消费信息进行识别,并有效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管理和风险管控,防止挪用于非消费领域和套取贴息资金;在监督管理方面,督促贷款经办机构做好贷款贴息资金的测算、审核、申请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表示,人民银行将配合财政等部门抓好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合力,全力做好金融支持消费工作。将指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再贷款和贴息政策,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促进政银企融资对接,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服务业中小经营主体。

商务部既是服务消费工作的牵头部门,也直接负责实施方案中涵盖的餐饮、住宿、家政等行业的管理工作。对此,王波表示,商务部将与财政部等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与解读,强化贷款贴息政策审核把关,做好政策实施效果跟踪问效。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4日 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