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惊艳!在文博会遇见东方美学

2025-05-25 14:44:00 0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在火热进行。展会期间,全球文化瑰宝汇聚鹏城,故宫三大殿以楠木微缩重现,榫卯交错间将紫禁城的雄浑气象凝于盈尺;胡魁章制笔以126道古法工序,让狼毫在宣纸上“落墨惊风起”;苗家女儿飞针走线,银铃叮当的绣品如写给世界的情书……这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化盛宴,正在南海之滨绽放异彩。

苗家女儿写给世界的情书

文博会12号馆内,来自贵州黔南州的非遗传承人胡运正手持绣品,向市民讲述着跨越千年的针线故事,这是她第7次带着苗绣、苗银来到文博会现场。

“每一针都是苗家女儿写给世界的情书。”身着传统服饰的胡运向记者展示着手中的抛花绣,针脚细密的山川纹样在阳光下泛着丝光。作为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她的刺绣技艺源自家族三代传承——外婆的织布机声是童年记忆的背景音,母亲的巧手则教会她如何让丝线在指尖绽放成花。

恢宏形制凝缩于方寸间

文博会12号馆内,一件北京中轴线故宫三大殿建筑结构模型引发关注。这件以楠木为材的微缩杰作,不仅精准还原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榫卯精髓与礼制格局,更以1:40比例将恢宏形制凝缩于方寸之间。

这件杰作由“样式雷”古建筑技艺传承人段齐臣领衔的团队耗时一年打造,成为本届文博会网红打卡点。

据介绍,团队以古建技艺为根基,严格遵循故宫原始建筑数据。模型中的太和殿檐角走兽以及屋脊琉璃螭吻栩栩如生,连日晷、嘉量等礼器均被细致刻画。团队采用传统榫卯结构,仅斗拱部件便达2万余个,再现“太和至尊”“中和守衡”“保和殿试”的礼制内涵。

《万寿长春》人气高

“太精美了!感觉多看一眼都是享受。”在文博会10号馆,前来逛展的温先生在一座玻璃柜前发出如此感叹。这座玻璃柜位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的展台,里面陈列展示的是当天该展台最具特色的金镶玉工艺美术品,其中,人气最高的当属万字纹金镶玉镂空香囊《万寿长春》。

▲金镶玉香囊。 受访单位供图

据中国工艺美术馆工作人员介绍,《万寿长春》出自我国玉器艺术家杨根连之手,他开创性地将万字纹运用到了玉石镂空当中,有别于传统薄胎镂空的蛛网状结构,开槽镶嵌金丝以显四方“寿”字,香囊共分上下两面,两面镂空及样纹一致,开合自如、轻薄奇巧。

该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一凝聚着手艺人多年心血的工艺美术品,放眼全国都十分少见。

126道工序造就生花妙笔

看似普通的狼毫,却需要126道工序造就。桌前的两位老师虽然都戴着老花镜,但是双手灵巧,工具在毫末间翻飞,转眼间一个个笔头整齐地列在桌面。在文博会9号馆,两名七旬技师张国茹、李世美正在为人们展示“生花妙笔”如何造就。

▲胡魁章制笔工艺。深圳晚报记者 陈龙辉 摄

来自辽宁沈阳的胡魁章制笔工艺是省级非遗项目,采用东北优质黄鼠狼尾毫为原料,以香狸尾、鹿子尾为辅料,北方冬季苦寒,兽毛坚挺,毛针粗壮,此时的尾毫最适宜制作狼毫笔。苘麻处理是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的特色,需经剥皮、浸、沤、晾、晒、绑扎等几道工序,将处理好的苘麻加入在兽毛中做垫衬,所制毛笔具有刚柔相济、聚锋团毫,含墨饱满,吐墨均匀之特点。

制作一支胡魁章毛笔,需要经过选毫、水盆、干桌、笔杆刻字等八大类工序126道完整工序,对技师的要求极高。张国茹已从业超过40年,她形容自己,“一辈子做一件事,从大姑娘做成了老太太。”

被喜感十足“老太太”圈粉

在11号馆湖北馆内,一幅极具特色的老河口木版年画《一团和气》吸引着众人的目光。画中,一位造型生动夸张的老太太被巧妙地置于圆形构图中,她双手捧着一只造型饱满、色泽鲜亮的金元宝。老太太的头顶,一块写着“一团和气”的匾额十分醒目。

▲木版年画《一团和气》。 深圳晚报记者 冯艺菲 摄

据主理人杨羽航介绍,手捧金元宝寓意着财富与吉祥,而匾额两侧的石榴与桃子则象征着聚拢福气、多子多福,整幅画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气气,因此一般被摆放在客厅或餐厅,以增添吉祥氛围。观众陈小姐瞬间被这位寓意吉祥、喜感十足的“老太太”圈粉:“太有意思了!这位‘老太太’可爱又慈祥,还有着很好的寓意,我们都很喜欢她。”除《一团和气》外,展厅还陈列了《吉祥如意》《门神》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的构图均较为饱满且层次分明,人物占据画面主体,形象充实,形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深圳晚报记者 刘轶轩 罗典 陈龙辉 罗明 冯艺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