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用奉献点亮基层治理“夕阳红”

2025-09-02 11:28:00 0

西安市高陵区泾欣园社区“老石油”银龄志愿者工作室,每天清晨志愿者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人在仔细核对本周“爱心助老”结对帮扶名单,有人在为即将开始的社区儿童“故事会”准备道具和教案,还有人在整理居民捐赠的图书,准备充实社区阅览角……

这支成立于今年3月的工作室,由社区内一批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退休老人自发组建,并在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工作室已有固定志愿者92名,平均年龄65岁。

“闲不住”的银发力量

“退休了,时间多了,总想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能帮到邻居们,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自己也觉得特别充实。”57岁的李素琴每周二、四都会在社区工作室开设“暖心聊吧”,免费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问题收集服务。她总说:“大家心里有结别憋着,说出来就舒坦多了。”除了在工作室接待居民,她还常往独居老人家里跑,听听老人最近的烦心事,帮老人打扫房间,遇到家属好久没上门的,还会悄悄记下联系方式,过后打个电话提醒一句:“老人最近念叨你呢。”

对于银龄志愿者们来说,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收获,让他们重新找到了社会归属感和价值感,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以前觉得退休就是享清福,现在才明白,能继续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心里才真正舒坦、有劲头。”志愿者胡琼感慨道,她每周三在工作室为老人量血压、讲解健康知识,居民刘奶奶拉着胡阿姨的手说:“有她们在,我们这些老家伙心里踏实。”

精准服务守护“一老一小”

“一老一小”是社区中每个家庭最关心的群体,也是“老石油”银龄志愿者工作室服务的重点对象。工作室配合泾欣园社区,按照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分级分类绘制“七彩民情图”,重点聚焦“一老一小”,真正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服务。

工作室建立“爱心助老”结对机制,按“住址相邻、爱好相似”原则,由相对年轻的“低龄老人”结对帮扶高龄、独居或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定期上门探望、代买生活用品、清理冰箱和药箱、打扫卫生、心理慰藉等服务,做到“路过常敲门、空闲常探访、遇事常汇报”。

腿脚不便的尉爷爷常对着邻居念叨:“这些老伙计比亲人还周到,天凉了提醒加衣,药快没了帮着代买,有她们在,我一个人住也不心慌。”

“我们年纪大了,更懂得老人的孤独和不易。敲敲门,聊聊天,搭把手,都是举手之劳,却能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志愿者陈璞说。

同时,考虑到社区双职工家庭暑期青少年“看护难”问题,工作室发挥老同志特长,在假期开设暑期公益班,设置唱歌、舞蹈、练字、传统文化等课程,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

退休音乐教师樊君丽的声乐课深受孩子们喜爱,每周一下午,暑期班教室里总能传出清亮的歌声,她指尖在琴键上轻快跳跃,教孩子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不仅传授发声技巧,还会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10岁的芮芮曾是个害羞内向的孩子,在樊君丽的耐心教导下,如今已成为班上的领唱。“樊奶奶教我们用歌声表达心情,开心时唱得响亮,难过时唱完就舒服多了。”芮芮说。

“银龄”绘就基层治理温暖画卷

如果说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前沿、服务群众的主阵地,那么志愿者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代表,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石油”银龄志愿者工作室积极参与环境美化、文明劝导、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社区事务中,当好服务的提供者、社区正能量的传播者、邻里和谐的润滑剂,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绘就基层治理的“温暖画卷”。

在调解邻里纠纷、倡导文明新风方面,银龄志愿者们凭借丰富经验和德高望重、群众基础好的独特优势,往往事半功倍;在收集群众意见方面,志愿者们利用自身人脉熟、情况明的优势,串楼栋、唠家常,收集社情民意,半年来整理路灯损坏、充电难等诉求数十条,形成“民情笔记”反馈社区,成了社区治理的“好参谋”。

同时,还为居民提供各种小而精、实而暖的服务,比如设立“缝补角”“便民小修坊”服务点,提供免费或低偿的缝补衣物、修理小家电、磨刀等服务。志愿者朱云鹏的磨刀工具箱就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宝贝”,每周一上午,他刚摆好摊子,就有居民陆续前来:“朱师傅,刀钝得切菜都费劲,快帮我磨磨刀。”

“‘老石油’志愿者们是社区的宝贵财富。他们以丰富的经验、无私的奉献和乐观的精神,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的风采,为构建和谐幸福社区贡献了不可或缺的银发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年龄不是界限,奉献永不退休。”泾欣园社区党委书记杨洋说。

近年来,高陵区建机制、优服务、强内涵、树品牌,动员离退休老人、大学生、新就业群体等社会各界踊跃加入志愿服务团队,不断探索志愿力量融入基层治理新路径。目前,全区54支如同“老石油”这样的银龄志愿服务队正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高陵区基层治理贡献“银发力量”。(记者 袁晨 通讯员 黄睿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