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汝城:“小驿站”托起“大民生”

2025-09-10 18:07:00 0

华声在线通讯员唐晓群 欧筋

“零工驿站让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能挣钱还能照顾到家庭,太好了。”近日,家住汝城县九塘江社区的何女士说。

近年来,为更好地解决招用工两难问题,汝城县人社部门推进“就业超市+零工驿站+就业服务站”体系建设,搭建起求职用工的供需桥梁,致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汝城县建设就业超市1个、零工驿站5个、就业服务站3个,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300余场次,服务群众3.7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000余人。

搭建供需平台,畅通就业“快车道”

“我现在闲在家里没事做,来这里问问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你先填个表吧,遇到合适的工作我会马上联系你。”在卢阳镇储能社区的零工驿站内,家住锦堂村的朱女士正在登记个人岗位需求表,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为破解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零工驿站采取“线上+线下”双驱动模式。线下,县人社部门安排专人定期收集园区及周边重点用工企业招工信息;线上,通过“湘就业”“郴州人社一码通”“微信”等平台,企业可随时发布岗位,求职者能便捷查询、投递简历。同时,驿站为每位求职者建立详细的“就业档案”,记录其技能特长、求职意向、工作经历等信息,依据这些精准匹配岗位。

“零工驿站提供收集求职登记、信息发布、人岗匹配、就业咨询、职业指导于一体的免费公益性服务。我们平均每周更新岗位信息不少于300条,像朱女士这样登记了需求的,我们会优先推荐岗位。”汝城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唐晓群介绍。截至目前,零工驿站动态登记企业136家、岗位342个,岗位匹配成功率达70%以上。

技能培训赋能,提升就业“含金量”

“眼睛盯着货叉尖,右手微调倾斜操纵杆,直到货叉水平。刚开始手生很正常,重点是找到‘轻推慢调’的感觉,就像咱们端水杯,太用力反而会洒……” 在汝城县金手指职业培训学校的实训基地中,一场叉车司机培训实操课正在进行,36岁的王硕认真做着笔记。王硕之前一直在外打零工,收入低且不稳定。“来驿站找工作听说有免费的技能培训,我就赶紧报名了。学会开叉车,以后找工作更容易,收入也能提高。” 王硕充满期待地说。

汝城县人社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和求职者意愿,推出“订单式培训”模式。先深入调研企业用工需求,再联合培训机构定制课程。目前,已开设叉车司机、电工、汽车维修工、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20余个热门培训项目,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结束后,学员参加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并由人社部门推荐就业。

“我们的培训紧跟市场导向,企业缺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汝城县人社部门职业技能培训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从零工驿站了解到多家公司急需叉车司机,人社部门立即联合县金手指职业培训学校开设叉车司机培训班,首批50名学员全部通过考核,其中34人找到了对口工作,月薪最低4500元。“像王硕这样的学员,通过培训实现了技能提升,收入也大幅增长,从原来的月收入3000元左右提升到现在的5000元以上。”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汝城县开展政府性补贴职业培训 1771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336人,创业培训435人。近300名学员通过培训实现再就业,平均薪资水平提升1500元/月以上。

聚集重点群体,筑牢就业“保障网”

“要不是零工驿站帮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52岁的赵大姐红着眼圈说。赵大姐是一名下岗职工,丈夫身体不好,家庭经济负担重。零工驿站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为她量身定制就业帮扶方案,推荐了一份超市保洁的工作,还帮她申请了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现在每个月有3500元左右收入,社保补贴又减轻了负担,日子慢慢有了盼头。”赵大姐感激地说。

针对脱贫户、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汝城县零工驿站建立专门台账,精准掌握就业需求,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一方面,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岗位,优先推荐给重点群体;另一方面,落实社保补贴、稳岗补贴、创业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

“我们不仅要帮助重点群体找到工作,还要确保他们留得住、能发展。”汝城县经开区零工驿站工作人员说,零工驿站定期回访就业人员,了解工作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荐、资金扶持等一站式服务。

今年以来,汝城县通过零工驿站及相关配套服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23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97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16人。“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 唐晓群表示,零工驿站将持续优化服务,为汝城县的就业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从“盲目找活”到“精准就业”,从“体力打拼”到“技能增收”,从“就业无门”到“保障有力”,汝城零工驿站正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书写着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成为当地就业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